2012-12-27

撇清的世界

  前一陣子的全國產業會議,因為衝突場面引起話題,話題之餘,花了點時間去了解會議的內容,剛好公司有同事去參與會議,商借到了會議資料,自己嗑了起來.

  當中,有一段演講的內容引起我的興趣,文中提到,「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Lester Thurow訪台公開演說曾提到,一國的製造業比重,應須維持在25%,只要少於20%,則國家經濟體質太脆太軟.」對於機械擁有無比熱情的我,看到這個論述真是激勵人心,想要更深入去了解這個說法是基於什麼樣的理論基礎提出來的,又有什麼實際的數據支持,特別這是引用諾貝爾經濟學得主的話,就更有參考依據了.


  一動手查資料,卻查出了一堆問題,首先,Lester Thurow不是諾貝爾經濟學得主,與他同年訪台的Robert mundell才是,但他是MIT的經濟學教授,也是極富盛名的經濟學家,第二,在他們兩位大師2000年訪台參與的世界資訊大會演說中,也找不到對於製造業比重需占一國25%的說法.資料查到這裡,有點灰心,一方面是害怕找不到有利經濟學上的證據證明製造業的重要性;另一方面,是對於這麼重要的全國會議,這麼重要的演講人,他的幕僚卻引用了這麼離譜錯誤的資料,於是,我寫了封信到這個單位,表明了我的疑惑,並說明我還是希望知道,到底是在哪裡得到製造業比重需占一國25%這樣說法,還附上了2000年世界資訊大會的演講內容給他參考

  大約20分鐘後,該單位的企劃處長打電話來,說,Lester Thurow是2000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,並非2000年訪台,聽到這裡我就打了一個相當大的問號,我再追問,那我想知道Lester到底是在哪場演說中提到製造業的重要性,對方卻表明他不清楚,要再查查,這短短15秒的對話中,已經查到諾貝爾經濟學獎歷年得主名單,確定Lester Thurow不是得主,掛上電話,相當灰心地,我又回頭去看歐巴馬關於製造業的演講稿了.

  我們的大環境教導我們當別人提出疑問的時候,不用先查證,就先撇清嗎?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這麼容易查到的資料,弄錯,承認,更正,不就好了嗎?我在意的,其實是演講內容阿,他是不是諾貝爾得主也沒這麼重要,但是卻特別打電話來撇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疑惑,卻沒辦法提供我Lester Thurow到底是在哪長演說中提到的,撇清的結果就是,又被發現另一個更離譜的錯誤.


  我們的教育,極度需要教導大家蒐集資料與判斷資料的能力.


圖片來源:http://www.shbear.com/2/lib/201102/14/195/Binary_by_robote.jpg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