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06-17

徵選營

在這之前,一篇"我們為什麼要學英文"的文章,衝擊也提醒著我:出國,不是為了脫離人原本歸屬的社群,製造出高貴令人崇拜的形象;學習新語言,不是在外受到歧視後,反過來區隔自己與自己原本生長的土地優劣不同的指標。透過跳出原本較為狹隘的生存框架,進入世界接收衝擊、試煉以及歧視,進而引發重新建立自我認同與歸屬,並且懂得以尊重而非盲目崇拜或是看人低的心態去接觸不同文化。
回到徵選營,2008年1月26號,台南勞工育樂中心,接連著兩天的活動,希望從中透析著每個人的特性與韌性,用以選擇適合的人選。標準是什麼呢?也說不個清楚,只記得當天跟我同組的小文感冒了,參予活動之餘,就忙著注意她的身體狀況,過程中外國來台志工亦協助了不少活動,整體而言,這個營會是順利的,卻,感受到了一些低落。
整個組織的宗旨,是為了透過真實生活於異地文化,進行交流瞭解以消彌誤會,進而免除誤會所產生的戰爭;除此,還有一個目的,是自我認同,真實接觸異地文化並與之根源文化產生衝突後,反思根源文化的優與劣,並確實認同自我文化的真實價值,進而認同自我。以台灣島國並長期受到政治上不平等的待遇,國籍自卑普遍藏存於國民思想內,於是,本土意識崛起,抵抗各方崇拜外來文化的"哈X風",但在政客不當引用穿鑿下,成了過度泛政治化的意識形態,本土文化的保存與意識崛起若沒有真正思想態度上的認同,就只是虛殼。於是,組織宗旨的自我文化認同,成了我所期待並時時提醒自己的方針。
兩天的活動,我深刻感受崇拜外來文化的現象,並非失去理智的崇洋媚外,只是小小酵母微微在氣氛間發酵,尚未踏出國的徵選者,這是個需要努力的方向,那,歸國志工呢?組織工作人員呢?是否,外國志工比較需要照顧,本國徵選者比較沒關係?是否,外國人比較熱情,於是我們報以燦爛擁抱與微笑,本國人比較害羞,所以我們比較視而不見?還是,這都只是,出國後發現國外真的比較好,心裡有一絲,出過國,能與外國人熱絡攀談比其他本地人優越的一種掩飾說詞呢?
那天離開,我又找出"到底,我們為什麼學英文"一文,把其中的幾句話抄下,我要帶著這幾句話出去,問問他國志工,更隨時問自己。
我 們學英文,是為了要讓自己的同胞把我們當成外國人一樣崇拜?我們學英文,是因為我們發音要標準,講話才比較有份量?我們學英文是因為,那個語言所代表的東 西比較崇高?還是,我們學英文,是為了要把自己變成外國人?又或者,要像我的鄰居一樣,學英文是為了要去外國生活,然後回來嘲諷那些乖乖遵守垃圾不落地的 善良老百姓是沒見過世面?
是否,我們都用著一種扭曲的心態奉承著這個語言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